定位點

語言的雙重奏─城人故事的趣味性

公告日期:2016-09-09

7930

           語言的雙重奏─城人故事的趣味性
撰文:東華大學中文系 吳冠宏教授
 
2016太平洋左岸藝術季-城人故事-逗陣在花蓮
時間:105年8月27日19:30
地點: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
今年八月二十七日盛夏尾端,花蓮縣文化局2016太平洋左岸藝術季活動,邀請臺北曲藝團展演〈城人故事─逗陣在花蓮〉,當晚開演前花蓮市突然一陣狂風暴雨,但觀眾依然熱情不減,冒雨前來,且全場氣氛熱絡,笑聲不斷,可見多年來臺北曲藝團的演出極具口碑,深得在地民眾的喜愛。曲藝相聲原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環,晚近臺灣面臨轉型,本土意識抬頭,有去中國化的傾向;大陸地區卻逐漸走出文革陰影,加以改革開放,經濟起飛,開始以國族主義的立場扮演發揚國學的角色,海峽兩岸之於中華文化,遂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臺北曲藝團在此艱難之際,仍為臺灣固守曲藝這優良的文化傳統,傳承的精神值得肯定。
「城人故事」非「成人故事」,而是城中人的故事,也是不論男女老少都會喜愛的故事,雖然延續去年的題目,但今年的內容已汰舊佈新,乃由《百善孝為先》、《誇宅》、《雙面賤諜》、《腦筋不轉彎》、《陰陽眼》、《師父經》六齣精彩的故事組合而成。首先登場的是由年輕新秀快板群打的《百善孝為先》,「孟宗哭筍」是有名的二十四孝故事,藉由快板書的形式來表達,便予人不同的視聽感受,深具正面能量的社教功能,可視為整晚的熱身暖場戲;對口相聲的《誇宅》,由花蓮子弟黃逸豪與老將陳慶昇搭檔演出,黃逸豪繼續發揮他快嘴的本事,以極強的記誦力出入銅雀台、阿房宮…等掌故,口調流利,頗能帶動氣氛,傳達相聲的語言魅力,沒有辜負在地人的期盼。繼而是朱德剛、謝小玲合作的雙簧戲碼《雙面賤諜》,這一次發揮了說唱逗跳配音等本事,尤其在朱德剛極富喜感的裝扮下,裝模作樣的喜感表演,讓大人小孩歡笑連連。相較於去年的《空中見真情》中謝小玲以膾炙人口的老歌,呼喚舊時代的新記憶,讓有點年紀的人回味無窮,這一次的表演更吸引孩子的注目。
中場後的《腦筯不轉彎》,在魏竹饒等三人的變腔與複調下,成為生動豐富的群口相聲,尤其是設計聽眾為其中一角,穿插得宜,足以強化臺上臺下的互動關係,趣味盎然,有出人意表的笑果,整齣戲看似重複性的展演卻能有跌宕生姿的節奏,當是令人驚喜之作。團長葉怡均的說書「陰陽眼」,除了唱腔一流之外,這一齣穿梭陰陽界的故事,總是能吸引大眾的視聽神經,尾隨其出神入化的聲調,帶我們步入貫穿百年的幽明錄,以人不如鬼、人不如畜生的警語,嘲諷世間的不堪,透過921大地震的共同記憶,在生死輪迴中傳遞善報的因果,大陸名笛家侯廣宇動人的配音也發揮如虎添翼的效果,繼而讓笛聲獨奏,以一曲「喜相逢」征服全場。最後壓軸的是對口相聲《師父經》,朱德剛與劉越逖的一搭一唱,不時有自嘲與互嗆的趣味,全場就在這怪誕荒謬的黑色喜劇下歡樂落幕。
花蓮女婿朱德剛先生去年(2015)回到花蓮深耕,開設「八斗喜說演班」,招收小學三年級以上有興趣說演的朋友,為花蓮培育說演人才,實是花蓮之福。或許也因此台北曲藝團才逗陣來花蓮,安排的節目,相較於去年遊走中西古今的語言趣味,這次表演加入更多肢體表情的豐富性,形成語言的雙重奏,也更能逗笑孩子。
這一次展演除了第一齣為新秀之外,都是經驗老到、火候十足的舊面孔,他們說相聲的能力,在多年的淬練下,皆已爐火純青。台北曲藝團向來以傳承說唱藝術為己任,這是相當動人的,曲藝不論是相聲、竹板快書、評書或是鼓曲、民歌,皆起源於城市娛樂的民間表演,曲藝向來與民同在,與時俱進,諷喻時政,傳達小老百姓的心聲,因此它的語言特別的生動活潑,而今曲藝又成為傳統藝術的一環,有它獨特的技藝及表演形式,經由歷史的積累,人才的努力,而有文化的厚度,這是我們寶貴的資產!我認為說唱腳本的創作是非常難的,雖然相聲的現場熱鬧度與效果感,往往有賴表演者的風趣及機伶,但能夠讓人餘味不盡的,依舊在文字語言所能傳載的人性厚度與故事張力,這一部分非常需要巧思與創新,以及在文化厚度中蘊釀出的慧心,使劇本在素材與語言上能有所精進突破,臺北曲藝團每年都能有新作品發表,並且精益求精,這是我們更深的期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