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從傳統中創新─原生踊動‧蔡平陽木雕藝術

公告日期:2014-09-02

5879

撰文 唐自常( 高雄市立美術館雕塑類典藏委員、  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類典藏委員)

展出時間:103年7月14日至9月18日
每回欣賞蔡平陽木雕,心中總會激起原住民雕刻最原始的力量~祖靈的呼喚,原住民各族群對祖靈的敬畏也都展現在生活、民俗、慶典、雕刻之中,蔡平陽老師探索原住民雕刻藝術,似乎受到祖靈的呼喚,因緣際會,拿起雕刻刀,三十年來不斷的雕刻,為原住民雕刻藝術奉獻大半生。蔡平陽原是一位音樂老師,有良好古典音樂的人文素養,且未受過傳統學院派美術教育訓練,所雕刻出來的作品顯現素人雕刻之樸質與原創性,合乎原住民原始雕刻風貌,進而創造了「蔡氏風格的原住民雕刻」。
而筆者認為「蔡氏風格的原住民雕刻」,展現傳統原住民雕刻之精神與風格,有異於當代原住民雕刻之表現,當代原住民雕刻已接受現代藝術的洗禮,然尚保留原住民風味,而蔡氏風格呈現原住民文化精隨,以圖騰、樸素、原真之特質展現其雕刻作品。
90年代原住民雕刻藝術蓬勃發展,當時以排灣族群木雕作為整體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為代表之現象,許多原住民藝術家受到學院派精準的素描訓練,西方多元的表現方式,在藝術生態變遷下,從傳統到創新,多元材質的表現,原住民藝術概念風貌有了認同之問題。
而蔡平陽84年在豐濱國中指導學生木雕時就體悟到,因學生都是阿美族,不能教學生刻代表排灣族的百步蛇,而以阿美族豐年祭中的羽毛、頭冠、舞蹈步伐教導學生,自己因而發展了阿美族木雕藝術,這是蔡平陽對族群文化深刻的認識,重現母體文化,也跳脫為觀光式原住民雕刻之束縛。
蔡平陽從事木雕藝術已三十年,前十年以專注排灣族圖騰創作,後二十年則雕刻阿美族生活,祭典等活動以及太魯閣族人物。作品「排灣族頭目」,有百步蛇造型在兩側,象徵為守護神,頭帶人頭紋與雄鷹羽毛的帽子,這都是頭目或貴族才能享有的特權,菱形與三角形的綁帶給人一種粗獷、樸拙的印象,這種美學風格承襲排灣族古老的原始藝術,創作者皆掌握了精髓。
造型流暢,舞動生命是阿美族雕刻風格,阿美族豐年祭多采多姿的慶典活動也進入蔡平陽雕刻世界。作品「熱力四射阿美族豐年祭」、「阿美族頭目」等,都表現出阿美文化的特徵,觀其雕刻造型,似乎聽到厚實有力的生命之歌與舞蹈律動渾成一體,手拉手圍成大圈圈,呈現一種圓滿團結的美學。
作品「勞累的母親」,作者將人物雕刻在木柱的下半部,上半部呈現木枝原有之造型,婦人用頭、背、腰、手,背負著木柱,像似擔負著族人生活,生命與文化傳承,訴說著生命故事,予人有強烈的視覺感動,是蔡平陽創作的巧思與良好材質之運用。
文面是太魯閣族特殊文化,作品「太魯閣族文面」,作者將幾條凹線,以四十五度斜上斜下的線條刻畫,強烈的刺痛與神秘感,傳承了太魯閣族文面文化,是為上等之作。綜觀蔡平陽原住民雕刻,三十年堅守蔡氏風格,從傳統中創新,賦予生命能量,再回歸傳統,不為當代藝術所動,為傳統原住民雕刻之傳承而努力,深蘊原住民文化內涵,值得向大師致敬。
花蓮縣文化局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