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聆賞德國「純淨人聲Singer Pur」無伴奏合唱之夜

公告日期:2014-10-27

7882

演出時間:103年10月18日
近年來、廣受國人歡迎的一種無樂器伴奏小團隊合唱方式,義大利文音樂術語稱為a cappella,原意是「依照教堂風格」,泛指無伴奏的合唱、重唱或歌樂作品。英譯in chapel即是「在聖堂裡」,專指教堂音樂的形態。中譯取其義大利語發音「阿卡貝拉」,定義為無伴奏的純人聲合唱。

由花蓮縣文化局所精心策劃的「2014太平洋左岸藝術季」系列音樂會,10月18日晚在演藝廳舉辦「德國雲雀美聲-純淨人聲音樂會」。邀請來自德國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五男一女「純淨人聲Singer Pur」無伴奏小型合唱團隊,以自然鳥囀之聲、四季之聲、愛與死之歌、日與夜之歌、家鄉與遠方之歌等五個單元,運用連篇詩歌般,演唱跨越時空之歐洲民謠、爵士,及改編自英國搖滾詩人-史汀Sting的經典流行歌,與花蓮鄉親樂迷們,愉悅分享一場純藝術性的嚴謹德式阿卡貝拉合唱之夜。
1992年創始的「純淨人聲Singer Pur」合唱團,由一位女高音-克勞蒂亞‧萊哈德Claudia Reinhard、一位假聲男高音(男唱女聲)-克勞斯‧費恩克Klaus Wenk、兩位男高音-馬庫斯‧查普Markus Zapp 和馬努爾‧伐維茲Manuel Warwitz、一位男中音-賴納‧許奈德-瓦特貝格Reiner Schneider-Waterberg,和一位男低音-馬爾庫斯‧許密德Marcus Schmidl共同組成。
該團男團員皆來自歷史悠遠、有千年傳承的雷根斯堡教堂雲雀男童合唱團Regensburger Domspatzen,像似維也納少年合唱團Wiener Sängerknaben般,自幼接受完整的音樂和歌唱訓練。創團初期雖只有五位男生,後因一位男團員與一位瑞典籍女高音熱戀,成為現今五男一女的歌唱編制。該團以演唱傳統德國藝術歌曲為主,尤擅長柔聲(sotto voce)的和諧演唱音色。迄今已獲得1994年波昂「德國音樂大賽Deutscher Musikwettbewerb」、1995年芬蘭「坦佩雷音樂節Tampere Music Festival」,及2013年南德「巴伐利亞國家音樂賽」等首獎。在所錄製的20餘張專輯中,除榮獲法國音樂雜誌特獎外,2005、2007及2011年三度榮獲得德國「迴聲古典ECHO Klassik」唱片獎,成為歐洲知名的無伴奏人聲合唱團隊。
筆者以曾任奧地利歌劇院專職聲樂家的身份,在聆賞這場在花蓮罕聞之高水準人聲音樂會後,綜合評述該團之整體演出特色如下:
(一)還是德語歌曲表現最自在:
在該團以優揚歌聲跨越時空、悠遊於歐美名曲間的豐富演唱曲目裡,仍然是孟德爾頌和布拉姆斯的德語歌曲,表現得最為自在,且最具德國之聲的唯美細緻語韻感動。而該團在爵士樂的節奏表現雖精準無比,不過搭配上德式的呆板表情,就顯得略遜一籌、有些格格不入囉!
(二)柔聲sotto voce的和諧音色:
「純淨人聲Singer Pur」合唱團的歌聲,畢竟是源自教會訓練的音樂團隊。團員自幼習慣以較小音量,很節制個人的音色表現,大量運用低於50分貝的柔聲sotto voce音色,輕聲細語般的整齊和諧歌唱。還好該團成員身高多在180公分上下,高大身材能帶來較佳的拋物線人聲共鳴音效。
(三)嚴謹乏表情之弧型演唱隊形:
國人熟悉的「阿卡貝拉」小團隊演出,多半是人手一支麥克風,在演唱時不間斷的律動搖擺演唱方式。但觀察這場德國「純淨人聲Singer Pur」團隊的演唱儀態,卻全是雙手自然下垂,幾乎沒有任何肢體動作,自始至終,維持「以唱為尊」的嚴謹無表情弧型隊形。
(四)德式悶燒式內斂大樂句詮釋:
音樂史上早就有義大利美聲才是聲樂主流之爭,由於德語的閉音及子音多,早期甚至被作曲家們認為是發音粗俗。全球樂迷們總是較習慣於義大利亮麗歌唱表現,而「純淨人聲Singer Pur」的團員們,則擅長於德式悶燒式內斂大樂句詮釋,展現細膩無瑕的團隊美聲高度默契,讓熱情深藏於內心,共同追憶那些被留在遠方的微甜與青澀。
(五)台灣民謠丟丟銅的壓軸驚喜:
對花蓮的鄉親樂迷們而言;聆賞這場優雅的「純淨人聲Singer Pur」音樂會,能因和諧動人的歌聲而溫暖心靈。不容諱言;礙於語言的隔閡,多數現場聽眾是不可能聽懂歌詞大意。在該團愉悅演唱英國搖滾詩人-史汀Sting的經典流行歌「英國佬在紐約Englishman in New York」完畢後。在全場如雷掌聲謝幕中,再來一曲台灣民謠「丟丟銅」。雖是疑似台語的混淆發音,但以人聲表現口技般、模仿不和諧音程的火車氣笛律動行進聲,果然以台下熟悉的旋律驚豔全場,讓大夥歡呼不已!
感謝花蓮縣文化局的貼心安排,這場「純淨人聲Singer Pur」音樂會,絕對是花蓮歷年來最優質的阿卡貝拉合唱之夜,同時也帶給花蓮的所有合唱音樂團隊全新的視野與聽覺饗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