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潤物細無聲-張子隆雕塑個展

公告日期:2022-06-25

5084

活動時間
發佈單位
視覺藝術科
活動地點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大廳
活動地址
970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潤物細無聲-張子隆雕塑個展

展出日期:111年7月1日(五)起至111年9月25日(日)

展出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大廳(花蓮市文復路6號)


「潤物細無聲,是創作的本質;大化無形,是藝術家個人內在深刻的省思」。將生命的體悟刻畫於創作的雕塑大師張子隆,受花蓮縣文化局邀請於7月1日至9月25日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大廳辦理雕塑個展,並於7月2日(週六)下午舉辦開幕茶會。這是張子隆首次於花蓮辦理個展,期盼與民眾分享自己作品中所蘊含的生命能量、生活意念及情感。
出席貴賓包括台北藝術大學前校長楊其文、蔚龍藝術總經理王玉齡、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林永利教授、花蓮縣文化局吳勁毅局長、縣議員吳東昇、花蓮縣政府北區服務中心張治華副主任、花蓮縣議會郭怡廷秘書、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郭應義副執行長、花蓮市公所蔡淑香秘書、花蓮市民代表謝豪杰、立法委員傅崐萁服務處李松年主任、吉安鄉公所林志忠主任、縣議員參選人林則葹、花蓮縣石彫協會理事長吳明聲、臺灣玫瑰石典藏館蔡樹育館長,以及石雕藝術家許禮憲、柳順天、莊丁坤、黃河、蔡文慶、葉權賢等。


張子隆,為臺灣現代雕塑藝術發展的重要推手,1947年出生於淡水,1969年自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後赴日本師事山梨縣立美術館館長千澤楨治教授、東京藝術大學菊池一雄教授、和光大學吉田芳夫教授。受到現代主義的啟發和日本文化中追求素樸精緻之美的力量影響,張子隆的作品散發著經過琢磨、沈澱後的精準與深刻,致力於追尋現代雕刻中,四度空間裡一切美的觀察和法則的呈現、以及材質與造形相互揉合的的張力與生命力。


2012
年自臺北藝術大學退休後,張子隆以自身的雕塑歷練、空間設計經驗,以及長年致力於藝術進入空間的研究,日夜漫步於山坡間,觀察地貌與植物生長的樣貌,感受土地的起伏與呼吸,打造出「子隆山房鎌倉塾」這座與自然共生、環境永續的藝術基地,意在潤物無聲,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人。
本次展覽以「潤物細無聲」為題,張子隆表示題目出自於唐詩,是詩人杜甫所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意思是說,及時的雨好像知道時節似的,在春天來到時就伴着春風在夜晚悄悄地下起來,無聲地滋潤着萬物。而張子隆也將這樣的精神,作為自己的創作理念,認為創作者的真實體驗、生活點滴,會直接或間接地呈現在作品中,每一件作品的完成皆是經由藝術家的雙手雕、磨,充分與材料對話而完成,呈現經驗的總和,更是藝術家的分身。


對於雕刻者而言,材質是生命語彙,本次展覽內容規劃分為「細潤」、「樸秀」及「流光」三大單元,分別展示張子隆的石雕、木雕及金屬大型室內雕塑作品共20件。其中,步入石雕博物館內即刻映入眼簾的為張子隆全新雕塑創作。生活中不同的面貌將產生不同的生命觀照,而張子隆的雕刻,無論石與銅、石與木,石與鐵,亦存在著昨日今日不同的意念;透過切割的程序、打磨的不同、質感的殊異,帶動技巧意念、情感傳送細微差異。


在如今瞬息萬變的時代,人們往往忽視了「潤物細無聲」的能量,張子隆期盼藉由雕塑創作提供觀者一個靜下心來沉思冥想的機會,「潤物細無聲-張子隆雕塑個展」展期至111年9月25日,邀請大家前往石雕博物館一同感受雕塑大師的生命能量。

活動照片

近期活動

Mo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