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2025-09-22
288
- 活動時間
- 發佈單位
- 視覺藝術科
- 活動地點
- 花蓮美術館
- 活動地址
- 970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4號
Gaya:當代轉生術 GAYA: Transmigrating in the Contemporary
在過去,「GAYA」一直被太魯閣族人作為生活與生命的實踐方式。人們終其一生都在GAYA的規範與運作裡,在沒有文字與現代學科系統的古典世界,祂像水一樣順勢淌流,像風無形作用,即便到了今日,依然躍動在巫者、織者、獵者…的儀式與精神之中。然而祂也在這個被科學與現代知識重新建構起來的世界裡,成了一個語言和符號上的謎團。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自2023年開始,啟動了一個試圖重探「GAYA」的藝術計畫。在歷史的生活模式或特定的價值體系之外,我們還想在這樣的當代情境裡繼續探尋。當世界的滾輪持續轉動、部落在國家的治理下疆界消融,這一個現代性下的謎團、「GAYA」,究竟為什麼依然閃現在山林角落的信念與話語中──
近三年來,我們持續與不同族群、性別、專業背景的研究者和創作者合作,透過部落族人的引導和帶路,這些擁有不同經驗與知識裝備的承載者,開啟了各自理解甚而可能轉譯的「GAYA」路徑。這些路徑,參照於傳統的文化語境,在當代的經驗與技術裡落地,有人走進亙古的Snghiyi(相信),或跳躍在歷史的碎片裡;有人在獵奇與幻滅中迷走,也有人隨著勞動開展出未盡的疑惑。事實上,這種穿梭在複數知識系統之間、來回於不同文化情境的身影,正是我們所有人的今日縮影,也是「GAYA」在面對當代世界時,可能異化、轉生、變形的映照與回音。
「GAYA」真的能和當代的生命與世界對話嗎?如果可以,祂在哪裡?如果不行,又是為什麼?「轉生」不再意指存在狀態的復燃,事實上,祂或未曾死灰,也不一定能在廣袤的眾生相裡找到永存的公式;GAYA更可能是無盡的流動。三年的計畫執行,我們已舉辦過數次部落踏查、工作坊、書寫出版與藝術活動,《GAYA:當代轉生術》是2025年階段性的藝術展演之一。在這些雜揉的、多元的、歧異的關係與田野裡,GAYA的光影依舊難以描摹,只是引導我們走向更多的試煉與提問之中。
本展將透過三個展覽子題來呈現當代GAYA的人文向度。在兩年多的踏查過程中,我們召集了不同族群、不同性別與不同專業背景的藝術家,從四方各地來到花蓮銅門部落,一起探索這個看似古典、卻依然留存在今日太魯閣族社會裡的「GAYA」。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家親身介入部落場域,與族人創造連結,藝術的現場也成了一個關係的現場,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場域的關係、人與靈的關係。
策展人
東冬.侯溫
製作人
呂瑋倫
2025參展藝術家
余欣蘭(Rngrang Hungul)、阮原閩(Siyat Moses)、林介文(Labay Eyong)、周代焌、宜德思.盧信(Idas Losin)、翁程軒、陳云、張方禹、梁廷毓、黃林育麟(Temu Basaw)、潘小雪、謝郁雯(Tumun Buru)、顧廣毅
書寫計畫參與者
朱峯誼、呂樾、徐振輔、黃瀞瑩
活動資訊
展期|10月18日(六)-11月30日(日),週二至週日09:00-17: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展場|花蓮美術館一樓(花蓮市文復路4號)
開幕式及導覽|10月17日(五)14:00-16:00
藝術座談|10月17日(五)16:00-17:30(第一場)
表演藝術演出|10月17日(五)20:00-21:00
指導單位|文化部、原住民族委員會、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林業保育署永續山村、花蓮縣政府
主辦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策展單位|兒路創作藝術工寮
協辦單位|慕谷慕魚護溪產業發展協會、銅門文化健康站
贊助單位|晨均建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