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溝仔尾人生大戲

公告日期:2019-01-15

3601

溝仔尾人生大戲

/梁哲誌

  溝仔尾近幾年來面臨到許多變動,不論是從地景、或者是從人的社群上。2014年填平了溝仔尾的自由大排以後,「溝仔尾」這名字徒留記憶,再也看不出過去的溝與水。社區老一輩逐漸凋零,也令溝仔尾的記憶逐漸消逝。然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中,一群返鄉/留鄉的花蓮青年決心讓老一輩、新一代的居民重新認識舊城區。

   106年底,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通過了「溝仔尾人生大戲」的計畫,該計畫透過劇場、行動,以及社區的課程,召喚花蓮舊城區的記憶,讓花蓮的文化能夠持續地傳承。

  計畫由一群自稱「花蓮老王」的青年,包括好作設計的負責人施至謙、曾入圍金鐘獎男演員的林孫煜豪,以及社區工作者楊富民共同發起。為什麼取名為「花蓮老王」?施至謙靦腆的說:「因為我們印象中老王這名詞,似乎都出現在電影、戲劇,乃至於劇場中那些不重要的小角色,就好像這個人叫做張三或李四,那麼人們就不會特別去注意這樣的人。但是,不論是劇場、電影,我們會發現更多的時候都是由這些像是龍套般的小角色,使整個劇場變得更加真實、立體,甚至推動那個虛擬的世界發展。」

  以「跑龍套」自居的一群年輕人們,便是呼籲著自我的身分,他們或許不是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的主角,但是他們仍是這個世界的一份子,存在大家周遭,默默地為這個世界做一些事情,期待這片土地更加美好。

  「溝仔尾人生大戲」內容究竟是什麼?作為團隊中戲劇專業的林孫煜豪說,這一場戲或許根本不需要排演、不需要特別的劇本、演員,它真正需要的是群觀眾,願意看著溝仔尾這裡的文化如何發生,如何存在我們花蓮人的自身;甚至在將來為了避免落幕,而需要有人幫它「續集」。林孫進一步說明:「我們相信文化,或者換句話說,這片土地的歷史,是我們創造未來的某種關鍵,如果我們不了解自身的文化與歷史,我們創造的未來將會是空洞、虛乏,甚至無以為繼。當我們重新面對家鄉,想要做一些事情,能夠做些什麼事情?這是許多青年的疑問。然而問題就在反面,我們必須回歸到土地的脈絡中觀察,讓作為與實踐符合在地人真正的需要」。

  於是,這一群「老王」,於107年初即在溝仔尾開設課程,每週四上午於城隍廟前的聯合里辦公室,帶領著居民們一同運動、說故事,認識彼此,甚至邀請在溝仔尾開店的年輕店家與居民們一同互動,預計今年8、9月於溝仔尾,結合大學生、高中生,以及在地的居民們,一同上演一場屬於溝仔尾的戲劇。演的將會是這裡的人們如何生活,如何在花蓮的每個歷史片段中扮演角色,甚至也將會是下一代的人們,重新認識土地、認識自我的一段人生劇場。

  排戲的空檔中接受採訪的林孫煜豪說:我們盡我們的心力探索鄉土,也希望鄉親父老朋友們能夠對與我們一起,共同感到自豪與開心,讓我們一起做個「老王」,為我們的家鄉做得更多、更多、更多。

新聞照片

近期新聞

Mo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