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特展系列第27檔 「駱香林-淨土牧歌」【新聞稿】

公告日期:2020-06-08

1132

花蓮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特展系列第27 「駱香林-淨土牧歌」【新聞稿】

 

    花蓮縣文化局在地文學作家圖像系列特展109年度第27檔「駱香林-淨土牧歌」即將登場。文化局將於109615(週一)上午10時假文化局圖書館2樓大廳特展區舉辦揭幕茶會,將以文學的角度來閱讀駱香林。

    駱香林(1895.4.9―1977.8.4)本名榮基,字「香林」,號「月舲」,晚年號「與木石居」、「百石室主人」。出生於新竹,就讀新竹公學校時即以課餘追隨名儒張麟書學習漢文,隨父親移居臺北大稻埕,投入劍樓書塾趙一山門下。1915年與同門李騰嶽、黃水沛、張純甫、杜仰山、陳心南、林湘元等人共組「研社」,兩年後改組為「星社」,1924年星社諸友創《臺灣詩報》(1924~1925,共14期),可說是臺灣最早的詩刊,負責其中部分編務。

    駱香林在臺北時期埋首於總督府圖書館十餘載,治學態度嚴謹,單就四書一門即遍讀四十二家註解,打下儒學基礎。大約在1922年受聘於泰北中學兼任漢文教師,因此移居圓山。1927年受聘於新莊夜學教授漢文,將住所命名為「涵虛樓」,有《涵虛散記》記錄此一時期的生活與思想。日本的殖民政策對書房的管制越趨嚴格,不但學校取消漢文課,書房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書方可開班授課,駱香林一直未獲私塾漢文教學許可,以致負債日高,妻子王韻梅積勞成疾而亡,其子亦出養。1933年因喪妻之痛而應學生郭昌盛之邀遊花蓮以散心。駱香林在遊覽花蓮之後便毅然決定移居花蓮,在門生的奔走下創設「說頑精舍」以教授漢文為生。駱香林六十歲開始學攝影,並應李騰嶽之邀為《臺灣省通志》供稿,所拍攝照片後來集結為《臺灣省名勝古蹟集》(1965年),這是他的第一部攝影集。   

    文化局長江躍辰表示,過去文化局為建置花蓮在地的文學資料庫,以搜羅台灣文學館中列名的花蓮作家,做為特展的系列名單,但其中不乏珍貴的遺珠之憾,其中駱香林先生可說是當代儒學家代表之一,對於花蓮的貢獻更是甚大,駱香林晚年拍攝黑白照片沖洗後,以人工上色,並且題詩,創作題材及手法多元,呈現出攝影作品的人文之美。過去文化局也曾展出駱香林遺作及收藏,但以藝術定義之,這次非常感謝駱香林外孫-林正學先生出借珍貴作品及收藏品,提供文化局辦理本次在地作家圖像特展。615日舉行揭幕茶會,文化局也邀請對駱香林研究甚深的學者專家黃憲作教授、吳冠宏教授、知名作家邱上林、文史工作者葉柏強先生等與外孫林正學進行與談,藉此難得的機會,與讀者分享駱香林生前的創作生活及作品賞析。

    本次特展除了於文化局圖書館,同時也在全縣13個鄉鎮市圖書館同步展出作家駱香林的相關資料及著作,展期自109615日至109825日止,誠摯邀請所有對於攝影及詩作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分享交流。

近期新聞

Mo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