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2017-09-21
1989
「文面」是早期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人最重要的文化表徵,具有族群識別、成年標記、以及表彰個人英勇、美德、才能等重要意義。在這些泛泰雅族傳統部落文化中,只有體魄強健、具有馘(ㄍㄨㄛˊ)首經驗的男子,以及織布、耕種技術成熟、已有初經的女子,才能文面;透過文面的洗禮,男女取得婚嫁資格,部落的生命力得以延續。此外,文面更是泛泰雅族人死後通往靈界的祖靈識別標誌。日治時期執政當局的明令禁止,使得「文面」傳統走入歷史,當前文面老人逐漸凋零,文面的紀錄顯得格外重要。花蓮縣政府最早於98年7月9日審議通過,將文面傳統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並於104年12月18日審議通過新增鄭好妹女士及林智妹女士為保存者。
田貴實於文面耆老採訪初期備受挫折,部落耆老早期觀念認為被攝者靈魂會被帶走,因而抗拒受訪。然經過田貴實長久的努力,耆老接受攝訪並視為己出。透過生命史的講述與攝相紀錄,田貴實致力使更多人認識並瞭解文面傳統與文化,進而從中感受到文面之於泛泰雅族的重要性與美感。也因田貴實的努力至今不僅台灣,世界各地皆有不少邀約請他演講文面的傳統文化與耆老的故事。105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贊助出版「永不消失的榮耀印記」,目前進入第二刷的作業。文面是原住民重要傳統文化,亦是全人類的文化資產,可望民眾更加瞭解與尊重即將消逝的文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