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2017太平洋左岸藝術季《新魔擊》藝評

公告日期:2017-10-31

3224

太平洋左岸藝術季《新魔擊》
演出:張方鴻(製作人)、黃柏翰(魔術師)、陳筠涵、李詩涵、蔡淯辰、蔡明儒 周嘉慧、石至瑀(擊樂演奏家)
時間:2017/10/ 15(日)14:30
地點: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
文 郭本琪
『新魔擊』這是今年「聲子樂集」巡迴演出的第一場,製作人張方鴻為花蓮相當活躍的擊樂演奏家,從法國取得擊樂演奏文憑後於花蓮任教,雖然不是花蓮人但深耕花蓮致力於擊樂演奏及教學,並積極推廣當代音樂。
「實驗劇場」(Experimental Theatre)是20世紀開始發展在西方許多不同劇場運動的總稱,其特色是試圖改變既有演出空間的形式。
『新魔擊』以紮實的音樂演奏技術為起點,音樂會以「實驗劇場」方式,用音樂、魔術、戲劇、舞蹈並結合服裝設計,燈光、多媒體動畫。在跨界的藝術領域中,不斷嘗試無窮的可能性,藉此大幅開啟了花蓮人欣賞當代音樂表演藝術的視野。
 音樂會以「夢境」為主軸,夢境中看似自由隨興揮灑與狂亂的節奏,正如海洋的瞬息萬變,也代表生命的孕育與回歸,最終夢境回到真實的世界;第一首「序」由台灣新生代作曲家Dong-Han Tsai創作,運用音響播放規律的滴答聲,加上節奏及旋律的打擊樂器,拆解出毫無夢境之人的恐慌與掙扎,並急於想掙脫此一困境,很幸運的進入「花」、「好吃」、「旅行」和「戀愛」的美好夢境,其中,演出團隊挑選國外三位作曲家及國人作品,展現擊樂團成員深厚的打擊技巧及默契,在「實驗劇場」的三度空間,大膽用魔術師及多媒體動畫在造夢者的穿針引線下呈現出不同夢境,而音樂在劇場中迴盪,音樂層次分明,在阡陌交錯的聲響中看見夢境的脈動,再細部觀察音樂元素下,樂團使用各式各樣打擊樂器奏出造夢者的情緒,時而愉悅、時而感嘆、時而低吟、時而高亢,而魔術的呈現竟無任何違和感,有如水彩畫筆,畫出一道道美麗的彩虹。
最後二首「噩夢」與「夢醒夢醒」樂曲均由國人創作,尤其「噩夢」演奏家化身為舞蹈家,獨自在「黑盒子」(Black box)劇場的空間,演奏者在支離破碎的音型與倏忽其變的節奏中,把它撕裂或又再重組「黑盒子」的空間,極為困難的是演奏者除了演奏樂譜之外,還要將情緒藉由肢體呈現出如變色龍般的不可預測,除了音樂外,用「身體」來成為「噩夢」與「夢醒」的主角。
 
 跨界製作演出絕對是具有挑戰性及高難度的,這場《新擊樂》的音樂會,運用實驗劇場的概念演出,在花蓮具有相當正面的意義,結合了魔術、戲劇、音樂、影像(新媒體)燈光藝術等,參與的專業演奏家皆為花蓮一時之選,連現場的燈光都隨音樂具節奏性,可見製作團隊的用心及計劃縝密,同時相信拉近了大家對抽象藝術的距離。當代音樂及跨界藝術的呈現具無限可能性,在此得到最佳的例證。
 
在此場音樂會中,表演者必須一邊演邊奏,同時他們的表情、走位也須與音樂及戲劇效果相輔相成,「聲子樂擊」嘗試全新的製作,讓自己的聲音成為「室內樂」的一部份,無論是從身體的律動、音樂的織度皆展現了訓練有素的音樂能力及演技。樂見花蓮優秀音樂家們投身於當代音樂的推展工作,發揮所長,共同創造屬於這個世代的「新擊樂」。

新聞照片

近期新聞

Mo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