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2018太平洋左岸藝術季 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莫札特長笛四重奏 魔笛》

公告日期:2018-04-23

1757


2018太平洋左岸藝術季
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莫札特長笛四重奏 魔笛》

福爾摩沙巴洛克古樂團成員是由旅居歐洲專精巴洛克時期(1600~1750)至古典時期(1750~1820)的古樂器演奏家所組成,分別是旅法台籍古長笛家陳逸芬、日籍小提琴家迫間野百合、日籍中提琴家大下詩央和德籍著名的巴洛克大提琴家瑞納·齊布林組成。古樂團的演奏受限於古樂器及古典時期的演奏技法,與近代樂器演奏上有著顯著的差異,因此古樂團在世界各地皆屬非常少數的樂團,不容易聆賞到再現古典時期的音樂風華,本次花蓮縣文化局邀約2018太平洋左岸藝術季的這一場古樂器演奏音樂實屬難得。
古典時期樂器演奏有以下幾個特色:
1.古長笛是木質材質構成、中空部分頭大尾小、吹嘴孔較小,有4個按鍵,不同於現代長笛(金屬構成,孔徑一致,有16個按鍵);古長笛音量較小,泛音豐富,音色柔美,很適合室內沙龍的演奏。
2.弦樂器使用羊腸弦,而不是現今通用的金屬弦或尼龍弦,因為花蓮溼度偏高,羊腸弦容易受潮使音高降低,而古長笛恰恰會因內部空氣受熱音調升高,加上古樂器演奏定調A的頻率為430赫茲(較近代440赫茲為低),更容易放大音準差異,因此花蓮這一場音樂會每個樂章結束,團員們重新調音,從調音上便可看出團員們對音樂完美的堅持。大提琴則是去除尾釘,用雙膝夾緊,小提琴及中提琴使用早期的弓弦,用中指控制弓毛張力。
3.弦樂演奏甚少或甚至不用左手揉弦抖音,只靠運弓及弓弦的張力來控制產生透明、溫潤的音色,不同於20世紀以後的弦樂演奏,大量的左手揉弦抖音產生較為甜美的音色。整體而言長笛四重奏的演奏特色在於古長笛的音色相當地融入於弦樂器裡,協和統一。演奏巴洛克和古典時期的音樂,特別有一種優雅古典、透明溫暖的底蘊,音樂帶出了高貴純淨的心靈之美。惟古長笛音量較小,當音樂的力度增加時,往往無法和其他弦樂器匹配抗衡,特別是在文化局大型的演奏廳裡,更顯出音量上的差異。
本場音樂會整場曲目皆為莫札特作品,安排四首「長笛與弦樂四重奏」串插三首歌劇「魔笛」選曲及四首詠嘆調,豐富了節目內容。四首四重奏的風格大致相近。K285、K285a、K285b三首完成於1777~1778年,K298則完成於1787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K285 D大調四重奏的第二樂章,弦樂全部為撥奏演出。短促顆粒跳躍的弦樂撥奏,襯托弦律性的古長笛,對比互補極好,整體平衡度極佳。音樂會後筆者和四重奏陳逸芬團長提及,她說明前一場在中壢的演出後,他們立即針對音響性做出調整,在花蓮的演出刻意降低弦樂撥奏的音量,如此一來,撥奏的回音經由演藝廳的放大,恰好和古長笛的音量配比完美。這也顯示出一個成熟的演奏家必須能針對演奏環境的條件做出適當有效的改善,方能呈現最佳的樂音。
男中音弗里·郭茲唱作俱佳的演出,無疑是整場音樂會中最大的亮點。演唱歌劇「魔笛」選取帕帕基諾三首詠嘆調,肢體動作豐富,面部表情和聲樂搭配合一。他的音質厚度渾沉,穿透力與亮度兼備,即使最後一排的觀眾都可以清楚地聽到德文發音歌詞的每一字尾的子音。四重奏改編了魔笛歌劇的管弦樂伴奏,仍保有樂曲的內在聲部,因此即使舞台上只有5個人演奏,仍能營造出歌劇的張力氛圍,實屬不易。
另外四首則為義大利文的抒情詠嘆調,弗里昂立即轉換為義大利美聲唱法,咬字轉音流暢,力度音域高低起伏變化頗大,充滿了情感張力,特別是K621「我就離開妳…」這首抒情詠嘆調旋律優美,長短樂句交織離情不捨,強弱對比顯示內心的衝突與激動。此曲完成於莫札特逝世前兩個月(1791年),弗里昂唱出了莫札特告別人生的無限不捨。Addio,永別了!
 
撰稿人  花蓮交響樂團指揮  林恒毅

新聞照片

近期新聞

Mo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