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2020-12-18
5026
相聲 2020-12-06
演出 l 八斗喜說演班
時間 l 2020/12/06(日)14:30
地點 l 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演藝堂 (花蓮縣吉安鄉中正路二段60號)
能好好看一場好的表演真好!
無憂無慮進劇場看表演是表演藝術愛好者的心願,尤其自疫情發生至今,無論觀眾或演員早悶壞了。回顧八斗喜這似乎一瞬即逝的160鐘演出,相信大家多半驚豔於各感官的滿載,在不停的歡笑中放鬆,在精湛的藝術中沈醉,在知性的內容中滿足,在準確的用語中學習,在寫實的劇情中反思,在無比的創意中翱翔。
相聲是少數可以閉著眼睛欣賞的表演藝術類型,又是唯一能主題豪放不羈、任意穿梭時空、可大可小的表演藝術。因為它是唯一可以和文學匹敵的「數位」表現形式。不用眼睛是因為相聲主要為說話的藝術;數位的表現形式,畫面、聲音和情緒是由閱聽者的想像力在自己腦中「解碼」,呈現,如「只見刀光,不見人影」,「光緒年間」、「無奈」非常容易在各人腦海中再製,反之,運用道具、佈景、音效或演員這種類呈現就困難重重,而且不同背景的人解讀起來也會有所不同。
在台灣,吳兆南與魏龍豪的相聲,無疑用「說學逗唱」影響了這五、六十年來所有藝文的愛好者。這個世代許多層面的人,或許是表演的平台多了,大家放得開了,「學、逗、唱」能力都突飛猛進,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以「說」而言,在網路火星文盛行的今天,許多人「在」與「再」、「的」與「得」弄不清楚,還有像「有一點微辣」、「大約三百多人左右」的奇特用語,加上過多的「然後」、「就是」等用語現象,普通人用「說」溝通的能力明顯退化了,甚至許多需要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藝文及新聞工作者, 似乎都達不到咬字清晰、字正腔圓的基本標準。但是,朱德剛與其高徒劉毓謙「說」的造詣,不僅咬字清晰、字正腔圓,而且語言流暢,有疾有徐,抑揚頓挫分明,聲音表情豐富,直接讓筆者聯想到吳、魏兩位大師,令人驚喜。
提到「學」,朱德剛模仿清末劉寶全大師用京韻大鼓賣粥的鮮明的荒謬模樣,以及受疫情影響而另謀生路的周杰倫用竹板唱〈菊花台〉、伍佰用說書表演〈你是我的花朵〉,實在唯妙唯肖,令人莞爾;又學難以對號入座的泰國和韓國歌手的聲音和神情,更叫人拍案叫絕。劉毓謙雖然年僅十六,卻跟隨朱德剛學習已五年。他模仿原住民頭目時,不落俗套,不是一般表演中常見的微帶岐視色彩的搞笑小丑,而是難得展現出雄才大略、豪爽霸氣,猶如 武林高手的角色,而觀眾不會再感到汗顏。
提到「逗」,朱德剛和搭檔默契十足、感情融洽,以雅俗共賞、諧而不謔的內容,輪流扮演逗哏和捧哏,相互吹捧、挖苦、逗笑,表現出秀場、電視綜藝機智之利而不染其迎合之弊,讓人看到當代相聲藝術的生機。
至於「唱」,表演中的現代流行音樂、黃梅調、歌仔戲、客家山歌的穿插,甚至〈牽亡歌〉的融入也洽如其分不踰矩,大增節目的可聽性。劉毓謙的〈菊花台〉也悅耳動聽。
以寓教於樂的觀點,這戲除對時下一些青年學子說話的咬字、節奏、情緒和精準用字是很好的典範外,更展現嚴密的邏輯與鋪陳順理成章,這也是一般人可以借鏡的。橋段中,朱先生要分別向兩位老闆爭竉,一下子說自己是80歲老人,一下子是18歲的年輕人;一下春天出生,一下子冬天出生;一下子又女人,又是男人。肢體表演令人發噱自不用說,為生存而唯唯諾諾、言不由衷令人笑中帶酸外,強辭奪理解釋矛盾的說法更展現出詭辯的趣味。此外,在沒有手機人可能就會失憶、失聯的現今,相聲連珠炮一般的對白,或也可喚醒大家記憶力的存在。
以時事的觀點來說,這戲源起於covid-19,因疫情導致的藝文演出限制、美豬進口、youtuber網紅、韓國流行文化、外送餐點方興未艾,以及口罩問題:「一技在身不如口罩在手」。其他表演藝要如相聲這樣,隨時可天外飛來一筆,根據演出時空增加對在地觀眾有意義的內容,並不這麼容易。當然演出單位也要有這樣的意識才行,因而郭榮市火腿、宗泰食品、阿美麻糬、曾記麻糬、紫米麻糬、頭目等字眼的出現,就想當然耳,這又能額外行銷了花蓮。
增加對在地觀眾有意義的內容,就能自然能有效培養在地的觀眾,有了足夠的觀眾,表演團才能有生存與發展的空間。而這些觀眾又是未來可能接棒的表演者,讓團隊生生不息傳承下去,又可能像以前的蘭陵劇坊一樣,再開枝散葉,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新團隊。
表演藝術是其他藝術的火車頭:文學、美術、舞蹈、音樂、電影都能涵蓋。表演團隊興盛了,燈光、音響、攝影、編劇、編舞、舞台設計等相關人材也有生存的空間,其他文創產,甚至觀光、餐飲也能蒙其利。這既能培養、留住在地人材,又有助當地的經濟發展。這樣的影響力,舞蹈團、話劇團、或歌仔戲等傳統戲曲團並非做不到,只是在初期,表演藝術所需的軟硬體尚未萬事俱全之前,八斗喜這樣的相聲表演,連茶鋪都能輕易演出的靈活特性,是很值得期待的可能和契機。
八斗喜說演班的《疫業憐萌》與台北曲藝團「疫業憐萌/異業聯盟」,用兩個多小時為新觀眾灌頂,讓他們清楚認識說唱式的表演藝術,而這次的演出更讓在場的人知道,相聲,如何用最少硬體-燈光、服裝、道具或佈景-結合在地人及時事,表現出令人震撼的戲劇深度和廣度。這樣的演出,紮紮實實,異業聯盟,共同供養新的「衣食父母」-觀眾,也讓在地人材有表演的舞台。在提拔新秀上,令筆者感動的是,朱德剛先開門見山介紹劉毓謙,再於段子中自我介紹並介紹搭檔時,連續數度或忽略劉毓謙,或搶劉的台詞,雖也十分逗趣,但也吊盡眾人胃口,近乎忍無可忍之際,卻能有效突顯劉毓謙;加上劉自己的優異表現,讓人不記得這位後起之秀也難。據筆者了解,劉毓謙是2019年花蓮縣文化薪傳獎得主沈廷憲先的吉他及歌唱的學生,因此,他將來在相聲或是表演藝術的發展,更值得拭目以待。
朱德剛在段子中教訓劉毓謙時戲稱「大家的掌聲不是因為表現好,而是悶壞了....」這真的太謙虛了。「在地培養相聲、戲劇、曲藝、說唱等表演藝術人才,並透過優秀的表演,吸引未曾接觸之社會大眾走進劇場,讓大家『個個喜開懷』的目標。」我認為八斗喜說演班真的說到也做到了。
能好好看一場好的表演真好!能看到在地團隊以在地人材表演的在地題材,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