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110年花蓮縣公共藝術管理維護獎勵計畫

公告日期:2021-12-21

1921

花蓮縣境內自《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施行以來,公共藝術的作品量已達一百廿五件,花蓮縣文化局辦理「一一○年花蓮縣公共藝術作品管理維護獎勵計畫」,針對近十年(一○○年至一○九年)設置完成的卅件作品進行現況訪查和評鑑,最終有七個管理維護績優單位名列前三,並頒予獎金共計廿五萬元。
 
今年特別邀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副教授王昱心、蔚龍藝術總經理王玉齡和藝術家林興華為評鑑委員,就作品完整度、作品及其周邊環境整潔度、解說牌清楚度、相關教育推廣活動等四項綜合評分。
 
考量部分作品設置年代久遠,以及去年補助東華大學辦理公共藝術作品維護計畫不納入評鑑。藉此掌握本縣公共藝術作品現況,也能獎勵重視藝術作品的機關、學校等,期待每個公共建築的業主都有維護管理公共藝術的概念,讓環境美感根植於大眾生活中。
 
 
第1名:秀林國中《太魯閣組曲》
 
《太魯閣組曲》是藝術家李億勳以生動寫實的馬賽克拚貼,描繪部落青年吹口簧琴、敲木琴和編織等的傳統文化圖景。作品設於秀林國中校門西棟大樓牆面,為學校地標和精神象徵,充分傳達該校多為原民學生的辦學特色。
 
作品不只是由藝術家指導師生共同創作,校方還結合周邊生態池觀景台放置圖文並茂的說明看板,成功營造校園人文與藝術的氛圍。設置迄今十年,整體狀況仍完好如初,委員們肯定校方用心維護,也讚賞校方不遺餘力推廣,不僅向入學新生介紹作品的主題內涵,也藉此勉勵畢業生莫忘原民傳統文化。 秀林國中-太魯閣組曲 
第2名:中正國小《嚮.望》
 
藝術家王幸玉創作的《嚮.望》,利用「地形等高線」與「水分子」的形象轉換為花蓮的重山片海場景,設於中正國小中正樓東西兩側,操場上學童們的嬉笑聲和作品相映成輝。二年來在校方管理維護下外觀依然清新,並特意留下原創模型,掛在校長辦公室,方便向來賓介紹作品創作始末。
 
作品設置之初即善用機遇,寓教於藝形成教案,擴大學生參與,分別應用彩繪與剔花等陶藝裝飾技法,提升學童興趣,誘發創作因子,發揮想像力,賦予作品生命力也成為共同記憶。此外更已成學校教育推廣教材,持續引領學童學習如何欣賞藝術。
中正國小-嚮.望 

第2名:花蓮女中《我是花》
 
藝術家林介文一○一年為母校花蓮女中創作完成二件一組的作品《我是花》,分別裝置在穿堂左右兩旁,歷經九年,插在漂流木上的數十朵黃銅烤漆的百合花依然綻放,少數已泛有淡淡的銅綠,卻彰顯與時間同在且歷久彌新。校方用心維護管理,定期清理不惹塵垢,漂流木亦上蠟處理;更善用作品作為教育推廣教材,列入課程教導尊重和親近藝術,剖析真、善、美的藝術核心價值。
花蓮女中-我是花2花蓮女中-我是花1 

第3名:北昌國小《晨曦.舞浪.耀北昌》
 
位於北昌國小正門的《晨曦.舞浪.耀北昌》,是一○三年由景茂藝術公司楊鎮魁創作設置,運用大切塊浮雕式的馬賽克拼貼,釉面色彩飽和極為亮麗顯眼,呈現花蓮的太陽從海平面升起,以及高聳的中央山脈與壯闊的太平洋海洋相互輝映、土地花草繁盛的景象,也是濃縮陪伴全校師生的自然地景。作品已安置七年,校方有極為完整的導覽行程、詳細的作品說明,讓師生與來賓都能了解作品設置的始末,並有規劃維護清潔,讓作品能用最佳狀態與民眾對話。
北昌國小-晨曦‧舞浪.耀北昌 

第3名:國軍花蓮總醫院《洄瀾賦》
 
《洄瀾賦》設於國軍花蓮總醫院入口大廳左右兩大片牆面上方,是一○二年由吳建福創作,運用彩色融燒玻璃與馬賽克鑲嵌、堆疊出花蓮山海土地的平面拼貼景象,構圖簡約抽象,白天藉大面窗的自然光展現玻璃與釉面的豐富色彩,色層也會依光線的移動而有變化,而夜間亦有燈光投射,且院方定期清理使其保持良好,說明牌設置在易於閱讀的牆面高度,委員也建議未來在醫院相關網頁可有更多作品介紹的資訊。
國軍花蓮總醫院-洄瀾賦1
 
第3名:花蓮縣文化局《山海花蓮》
 
設於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入口大廳牆面的《山海花蓮》,是一○一年由石雕家許禮憲創作的大型石雕壁畫作品,有非常壯觀的浮雕設計,大膽地運用多樣的石材、鋼板展現太魯閣山景,以及鯨豚簇擁的太平洋海景。由於採用鏡面鋼板,不但讓浮雕的鯨豚變得更立體,也使空間的折射效果造成視覺虛實影像,頗有演藝廳音樂展演、劇場、表演藝術的特質。由於文化局定期清潔保養,設置迄今十年依舊亮麗如新。
花蓮縣文化局-山海花蓮
 
第3名:衛生福利部東區老人之家《樂活之巢》
 
《樂活之巢》設於衛生福利部東區老人之家入口處外側草坪與圍牆,是由石雕家卓文章與畫家陳泓義於一○六年創作,亮麗活潑的破片磁磚與馬賽克拼貼,讓整體矮圍牆明亮又凸顯。高聳石雕柱體上的鳥巢與三原色鳥兒,傳達「每位長者都是獨立個體,擁有自己特性」的精神。作品迄今都有良好的維護,委員也針對室內設置建議照片的擺設方式與定期換展會更佳。
東區老人之家-樂活之巢
 

新聞照片

近期新聞

Mo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