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Satokoay (舞鶴)考古遺址

更新日期:2022-01-25

6565

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位於花東縱谷中段秀姑巒溪與紅葉溪匯流口西南側隆起、稱為舞鶴台地的古老紅土河階地上。考古遺址範圍南北長約600公尺,東西寬約400公尺,形狀似橢圓弧形。
1925年,日人小泉鐵旅途至此發現了巨大的石柱,同年5月16日日籍學者鹿野忠雄繼之調查記錄,從此「舞鶴石柱」成為記錄花東縱谷「巨石文化」象徵的重要遺跡。根據中央研究院郭素秋女士於2012~2013年進行的調查與研究,考古遺址內涵含括距今約3,000~2,400年前的麒麟文化、約2,100~1,600年前的花岡山上層文化,以及約500年前以降的晚期靜浦文化(阿美文化)根據中央研究院郭素秋女士於2012~2013年進行的調查與研究,遺址內涵含括距今約3,000~2,400年前的麒麟文化、約2,100~1,600年前的花岡山上層文化,以及約500年前以降的晚期靜浦文化(阿美文化),本考古遺址過去曾稱為「掃叭遺址」,而現名稱的Satokoay為阿美語(石柱所在之地),為在地原住民族對石柱所在空間的命名;「舞鶴」則為日治時期本考古遺址的名稱。為尊重原住民族部落傳統名稱與本考古遺址最初命名
舞鶴台地北緣為他們由南往北遷徙擇居的地方,依附著秀姑巒溪流域與山林豐富的生態資源,背倚中央山脈俯視縱谷寬廣的平原,為族人帶來安身立命的生活空間。藉由遺物的發現與研判,大量多樣的石器,包括耕地用的石鋤、砍伐用的石斧、收割穀物用的石刀、研磨穀物用的石杵,顯示農耕定居為其主要的生活型態。而狩獵所需的板岩磨製箭頭與矛簇,代表他們對於山林資源的運用。此外,大量的石環、石臼、帶穿圓盤、磨製石針、切割石材等遺物與立柱遺跡,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以完整呈現其生活樣貌。
舞鶴石柱在結構上極具考古學研究之價值,鄰近的阿美族部落與撒奇萊雅族人至今仍流傳與舞鶴石柱相關的祖源、禁忌與傳說,也為今日花東縱谷旅遊線上的觀光地標。

文化資產資訊

類別
考古遺址
地址
978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
土地範圍
花蓮縣瑞穗鄉新舞鶴段330、331及332地號共3筆土地,面積約為5,366.56平方公尺。
公告文號
中華民國105年09月23日府文資字第1050179277A號函

鄰近文化資產

Mo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