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2017花蓮公共藝術作品普查報告

公告日期:2019-01-26

3684

東華大學雕塑公園_空行者

2017花蓮縣公共藝術作品普查報告                              2017/12/12   蔡文慶撰文

壹.前言

 

政府為了美化建築與環境,同時增進民眾對藝術的親近,自1992年施行<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以百分之一的建築經費設置公共藝術。更於1998年公布<公共藝術設置辦法>奠定了公共藝術的施行細則與規範,至今全台已設置完成超過4500餘件的作品,無論在公園、學校、車站、辦公大樓或其他公共空間,民眾藉由公共藝術的參與並一同感受美好的生活,並在重要的生活領域連結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同時獲得了視覺與觸覺最美好的饗宴。「公共藝術」的興辦如今已成臺灣藝術發展的重要指標,更普及了民眾的美學素養。

 

公共藝術通常是指以各式媒材創作,且置放或附加於公共空間的藝術作品例如大眾廣場的銅像,或是公園裡的紀念碑。公共藝術也可以包括公共空間裡的各種藝術表現,例如建築物本體或是可以使用的物品與設施,如桌椅和路燈。公共藝術是展示於公衆場所或博物館及畫廊以外的藝術品,為公衆所享用。公共藝術種類繁多,較傳統的有雕塑和壁畫,自八十年代新興的則有錄像、偶發藝術甚至公眾活動。公共藝術强調藝術品、場地與觀眾之間的相互關係,所以它與環境相配程度及功能成為主要課題。公共藝術的形式可以是巨大的或嬌小的,它可以是50英尺的高塔或只是引起你注意的腳下鋪面。它的形狀可以是抽象的或寫實的(或兩者兼具)。他可以是鑄造,雕刻,建構,組裝,或是繪畫。

 

公共藝術可以表達社會的價值取向,提升我們環境的優質,改造美化景觀,提高我們的知覺。公共藝術是我們公共的歷史,一部分是我們不斷發展的生活文化,另外是我們集體的記憶。它反映和揭示了我們的社會,讓我們的城市更有深意。藝術家回應我們的時代,以內心反映外在世界,而他們正在紀錄我們共同經驗的編年史。

 

貳.花蓮公共藝術的設置現況與推廣教育

一 .設置現況

十幾年來花蓮縣境已累積三十九案達一○六件公共藝術設置,或經委託創作、邀請比件、亦或經由公開徵選,藝術家們為這些新建的特定場域量身打造作品,以不同的材質、形式、風格與手法,將作品點綴設置於壁面、庭院、大廳或機構的入口,北至秀林國中南至富里國小,在學校、機場、醫院、市場、消防局、火車站與政府機關……等。這些精采又富深意的作品如雨水沾濡,正為我們美麗城市的公共空間注入豐富的藝術種子,深藏市民內心,以待萌芽茁長。

 

本縣以87年門諾醫院在非法令規範下設置的第一件馬賽克公共藝術作品-----“醫身醫心,視病如親”開啟公共藝術之篇章,其後,93年花蓮文化局開始依公共藝術法辦理了石雕博物館公共藝術的徵選與設置,含入口意象共計20件作品,入口意象和另兩件作品後因故遭移除。本縣公共藝術設置經費以國立東華大學2300萬為最多,其設置點涵蓋東華廣場、湖畔雕塑公園、「藝托邦」藝文空間、校園藝術化指標、校園功能性藝術與湖畔藝術中心等,六案分別以委託創作、邀請比件和公開徵選方式取得作品。最少經費作品則設置在稻香國小,學校以20萬經費委託潘小雪教授創作「快樂之翼」馬賽克作品,其作品活潑豔麗,歷經8年,如今依然快樂飛揚。

 

本縣戶外公共藝術作品都以耐天候的永久性材質製作,如石材、不銹鋼、青黃銅、耐候鋼或黑鐵加氟碳烤漆,加以市民涵養良好的美學素質,對身邊設置的公共藝術作品愛護有加,因此本次普查結果未發現被人為破壞的作品,只少部分作品因經年累月風吹日照,鋼板烤漆生鏽脫落,背光與凹陷處積水髒污或雜草覆蓋解說牌等狀況,此等狀況只需依修復建議細心處置,即可恢復作品昔日風貌。

二. 推廣教育

公共藝術不只是可見可親近的藝術創作,更是美學素養的傳播利基。為了持續推廣公共藝術教育,花蓮縣文化局於103年首次運用公共藝術專戶經費辦理二場實務研習,獎勵平和國中、東華大學、花蓮航空站、源城國小、明恥國小等五個公共藝術管理維護績優機關,並補助花蓮縣石彫協會、平和國小辦理公共藝術教育推廣活動,獲得多方肯定及迴響。

 

平和國中於公共藝術設立之初,即以審慎周詳的態度規劃設置理念、擇定場地與選定藝術家,因而能設置一件符合「公共性」、「議題性」、「互動性」,並彰顯學校與在地精神的公共藝術作品。作品設置完成後,全校師生無不善加維護並大力推廣利用,其實績如下:

  1. 建構公共藝術圖文與動畫網頁,讓社區民眾與網友了解本案的設置精神與樣貌。
  2. 平日學生集會,學校社團與社區表演團體演出都能使用藝術廣場,增加本案公共藝術作品的能見度,讓原本只是公共的廣場變為藝術的劇場。
  3. 對於蒞校參訪的團體及貴賓,都能引導經過此藝術廣場,並廣為推廣分享,讓藝術的美好與設置精神深植每個到訪者的心,留下深刻印象。

 

我們的城鄉既有百多件公共藝術作品設置在我們生活的週遭,這些藝術品多年來默默地為我們的生活提升了實質的美感,並為特定的公共空間注入了無可言說的藝術氛圍。為了引領民眾重新認識這些美麗創作,104年花蓮縣文化局特別邀請在地畫家,文學家以及攝影家共十五位老師,以本縣公共藝術作品取材創作,重新詮釋,並集結出版「漫遊花蓮公共藝術」專輯,讓民眾按圖索骥,發現城市中美好的藝術創作。

 

為讓民眾多所瞭解公共藝術設立的精神意涵,並協助藝術創作者、美術教師及專業藝術行政者熟悉公共藝術法令的發展運作與實務的規劃與操作,同年再特別規劃「花蓮公共藝術導論與研習ABC」,推出八場講座,總計二百四十多人次參與,其計畫理念與目標為:

    1. 介紹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及其發展與變遷,以啟發學員對空間場域和環境美學的認知及其相關議題的探討。
    2. 介紹公共藝術的創作風格,比較賞析國內外的經典案例,與城市空間意象的塑造,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美學觀察能力。
    3. 認識公共藝術的設置概念與過程,經由公共藝術個案的研究,以培養學員的藝術企劃專業和行政能力。
    4. 研討公共藝術的法規及其審議行政,並學習如何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最後能具備參與公共藝術的推廣能力。

 

公共藝術已經是現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風景,藉由公共藝術教育推廣計畫的實施,將培育更多公共藝術的種子師資及公共藝術創作的尖兵。本縣多年實施的公共藝術設置作品,其精神與美學得廣為傳播與延續。未來的公共藝術作品設置也將獲得更多的藝術行政支援、民眾的廣為參與以及在地藝術創作者的熱心投入,而花蓮公共藝術的明天將有不同的樣貌與發展。


參.普查結果與改進建議

一.本次普查涵蓋法定公共藝術品 (以下編號為公000) 共106件以及花蓮歷屆石雕季作品 (以下編號為石000) 共128件(如附件一)。
 

 .公共藝術作品管理維護

為提供設置單位平時和定期對於藝術作品的管理維護工作,建議下一期公共藝術教育推廣課程能增開「公共藝術作品設置要點作品管理維護與修復」的課程並印製公共藝術作品管理維護簡表 (如附件二)供需要的單位索取。

 

三. 參訪公共藝術作品與景點結合的觀光路線圖

為因應各機關團體學校與公共藝術推廣課程參與學員,能夠親臨公共藝術作品設置現場,拜訪藝術家工作室,實際瞭解創作過程並與藝術家分享投標與創作心得,同時能夠流覽花蓮各處美麗的景點,特規劃北線、縱谷線與東海岸線公共藝術一日遊行程 (附件三~五),以增益全面的知性與感性的美學之旅。

 

附件檔案

近期新聞

Mo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