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353項結果
-
許敏萱(2020年訪談)2011~2020口述女聲1998年生,貓公部落阿美族女性,族語名為Liku,說明自己背景以及過往參與ilisin(豐年祭)的經驗以及分享自己有了解的部分。資料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
秦豐春(2020年訪談)2011~2020口述男聲女聲1985年生,貓公部落阿美族男性,為La-dihif 青年階層,介紹自己的背景以及當初進年齡階層的狀況,並分享參加ilisin(豐年祭)的經驗,說明有工作又要請假參加的為難。資料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
吳繼宇(2020年訪談)2011~2020口述男聲女聲說明自己背景,並且在外唸書也都會回來參加ilisin(豐年祭),說明自己年齡階級的狀況,以及會帶外地朋友來共同參與,並分享過去參加ilisin(豐年祭)的經驗。資料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
蔡賢山(2020年訪談)2011~2020口述男聲女聲分享早期與現代豐年祭的差異,如現在都是mama no kapah(青年之父)主理,早期是頭目跟耆老。報訊息時會帶檳榔葉、檳榔、siraw(醃肉),還有酒。成年禮要先準備青蛙跟羽毛。資料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
林正貴(2020年訪談)2011~2020口述男聲女聲以前ilisin(豐年祭)由長輩決定要幾天,現在都是固定五天,並說明早期的Paiwa(表揚)、Patakos (報訊息)以及Pakayat (牽手情)等等的內容。資料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
張有見2(2020年訪談)2011~2020口述男聲女聲介紹自己的背景以及當初進年齡階層的狀況,並分享過去參加ilisin(豐年祭)的經驗,與現在的異同,並說明儀式內容,如Paiwa(表揚)、Patakos(報訊息)、以及Pakayat (牽手情)等等。資料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
吳昇峯(2020年訪談)2011~2020口述男聲女聲介紹自己的背景以及當初進年齡階層的狀況,並分享過去參加ilisin(豐年祭)的經驗,與現在的異同,並說明儀式內容,如Paiwa(表揚)、Patakos(報訊息)、以及Pakayat (牽手情)等等。資料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
高金萬(2020年訪談)2011~2020口述男聲女聲分享了早期豐年祭時間為大家收割好稻子就開始, 接著分享年齡階級內部的運行,提及Mapaliw(換工)的互助方式及豐年祭的忌諱,最後分享了豐年祭會場、kapaop 事件及paiwa表揚的細節。資料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
葉珍秀(2020年訪談)2011~2020口述女聲說明ilisin(豐年祭)前蒸餾釀酒方式,分享傳統服飾的製作。儀式細節由mama no kapah(青年之父)主理,分享Pakayat (牽手情)細節,認為ilisin很考驗體力,以前甚至煮飯是野燒。資料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
汪京珠(2020年訪談)2011~2020口述女聲說明對阿美族傳統文化的看法,覺得貓公部落是頑固、保守的部落,年齡階層分工很清楚。說明衣服的製作,都會有菱形的圖案,女生也會開部落會議討論年齡階級的架構跟分工。後來談到青年會組成與解散及祖先的遷徙故事。資料提供:花蓮縣文化局
-
李福松(2020年訪談)2011~2020口述男聲女聲每年ilisin(豐年祭)都會回來。在Pakayat (牽手情)時,部落的人都會知道誰是情侶、夫妻。報訊息還會坐搬運車到港口部落、新社部落等,跳舞給部落的頭目看,最後分享Pakelan (捕魚慶功)。資料提供:花蓮縣文化局